实验室概况

       贵州省高性能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9年,是在贵州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省跨世纪人才工程项目、贵州省省长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面上基金相关项目资助下,建立的专门从事量子化学计算的实验室,2000年6月通过贵州省科技厅验收,正式挂牌成立,2003年、2012年分别通过了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估。
       实验室主要通过大规模高性能并行计算,实现对分子、原子簇、超分子体系结构与能量性质的精确模拟、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理论、分子和原子簇结构理论、生物与药物分子设计、材料电子结构问题中的挑战性问题。实验室是贵州大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硕士学位点的教学实践基地,已培养研究生50余人,目前在读研究生8人。
       实验室主任由博士生导师王一波教授担任,王一波教授是国家人事部授予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共中央组织部直接掌握和联系专家、贵州省首批核心专家。实验室有研究人员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3人。聘请美国波士顿学院潘毓刚教授、北京大学吴云东院士、美国加州大学陶福明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林振阳教授担任实验室客座教授。
       实验室拥有32台Dell PowerEdge R720 双路计算节点和80台单路计算节点,节点间通过万兆高速交换机连接,总运算能力的理论峰值超过11000 GFlops;引进了Gaussian,Molpro,Q-Chem, Turbomole, ORCA,PSI4, PQS, CFour, GAMESS,ADF等通用量子化学软件和Tripos SYBYL 药物分子设计软件。
       实验室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和省级各种科学基金项目课题20余项,还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国际合作科学基金项目和香港特区政府资助局基础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实验室在J. Am. Chem. Soc.,J. Chem. Phys., Chem. Eur. J., J. Phys. Chem.,Chem. Phys. Letter,《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和《化学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2000年以来发表的论文已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引用560多次,有的单篇引用达167次,有的被国内外学者写入学术专著和教材。
       实验室研发了基于互联网的GHPCC远程计算系统,该系统前端由我们独立设计和开发,后端是经过我们改进和优化过国际知名程序,开通了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大规模化学计算的GHPCC远程计算站点http://ghpcc.gzu.edu.cn。向全国高校和中科院研究院所提供免费的量子化学计算服务,1997年至2012年间,已有67000多人次登录使用该站点,完成量子化学计算作业42000多个,成为我国化学界一个颇受欢迎和具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其用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中科院系统等100多个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为我国的量子化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